美团、携程或阿里巴巴能否在中国网约车市场战胜滴滴(第1部分/共2部分)

Facebooktwitterlinkedin

过去几个月以来,中国的几家数字巨头企业先后闯入了网约车市场。这让人颇感意外,因为随着优步的退出,中国网约车市场必定将呈现出滴滴出行一家独大的局面。并且,我认为滴滴也抱有同样想法,因为它们目前正集中精力开拓国际市场。通常来说,只有在赢得中国市场后企业才会这么做。

然而,我们看到中国网约车市场最近发生了一些很有趣的现象。例如:

  • 美团-大众点评推出了自己的网约车服务,它们选择以上海为切入点并计划未来继续进行扩张。我最近访问了美团总部,随后我将对此加以详细介绍。
  • 携程网宣布其已获得天津交通委颁发的网约车牌照。
  • 高德地图(阿里巴巴的地图服务)在成都和武汉正式上线顺风车业务。

我认为这会引出两大颇为有趣问题:

1.     这些企业缘何在当前这个时间点进军网约车市场?

2.     它们能获得成功吗?能从滴滴网约车业务中分一杯羹吗?

对此我思考颇多(数字化战略/竞争是我的专业领域)。以下是我就目前而言所给出的答案:

问题1:这些企业缘何在当前这个时间点进军网约车市场?

我的答案(就目前而言)是:

  • 这些企业进入网约车市场是因为移动交通行业——还可能包括更加广泛的消费服务业——正在向超级平台整合。

  • 这些企业认为该市场存在突破口。

我们开始看到一些超级平台已在中国市场出现,它们为消费者整合了相关的功能或服务。举例来说,在电子商务领域,早先的分散领域如娱乐、食品和日用百货正在向规模更大的B2C(即企业对客户)市场整合。

对于线上业务而言,将相关的服务和功能加以整合并不鲜见。软件和平台型企业可以轻松做到这一点。你可以在同一个网站上观看视频、浏览新闻以及发送电子邮件。软件型企业在拓展新业务时通常会选择横向发展(亚马逊经常这么做)。所不同的是,这种现象正在向线下延伸。

中国的超级平台正在快速整合线上和线下资产(例如新零售模式整合了线上零售、实体零售、配送和物流)。由此会形成一种同时包含线下和线上资产的生态系统,从而提供无缝对接、数据驱动的用户体验。这些超级平台促成了许多新服务、新用途和其他便利。

  • 如今,阿里巴巴依托其新零售模式正在处于领跑地位。它们仍在继续向其他产品类型横向发展(目前包括食杂店和奢侈品/时装)。此外,阿里还向平台新增了线下零售资产,例如超市、百货商店、便利店、快递、自动仓储等。不过,其本质上仍属于一个市场平台以及一家数据科技企业。
  • 京东和腾讯也在做大致相同的事情,但方式却截然不同。京东既是一个市场平台,同时还是一家在线零售商。因此,它们的资产整合要更加复杂一些。并且它们倾向于在企业内部建立资产(仓库、快递员、无人机生产等)。因此,京东更像是一家数据科技企业和运营商。

行业壁垒的日渐改变和降低

随着线上和线下两个世界的持续整合,我们发现行业壁垒正在发生改变并不断降低。

在线下世界,我们早已对某些行业壁垒习以为常。无论是零售业、医疗业、医药业,还是杂货店等等,都存在行业壁垒。这些壁垒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有形净资产的存在,因为这些资产需要在线下提供商品和服务。在线上世界,你只需要找到一家零售商(京东、阿里巴巴)就可以买到所有东西。但是在线下,你需要从购物中心沿街步行至医院才行。线下世界不存在那种能够满足你所有需求的一站式平台。

在中国,有一个领域正在向超级平台快速整合,即移动交通/运输业。在线下世界,你需要到某个地方去购买或租赁一辆轿车。你也需要到某一家商店购买或租赁一台单车,或者,你需要打的或乘坐地铁。但是在手机上,你为什么需要为单车和出租车分别安装两个应用?你为什么不用一种集各种所需出行方式于一身的一站式应用,比方说,一个同时具备叫出租车、买地铁票和使用单车服务等功能的应用?

此外,由于移动交通业的线下资产规模都很小(单车和轿车,不像百货商店和医院那样规模庞大),使得这种向超级平台整合来得相当迅速。就这样,交通运输类的超级平台在中国逐渐发展成形。

各企业争相涌入移动交通和网约车领域

所以,如果你是携程,你要安排航班、火车和宾馆(注:酒店预订是携程的核心竞争力),你就会思考是否需要提供叫车服务?或者是机场的接机服务?注:携程2015年便开始推行该服务。单车和地铁票服务怎么样?如果不能提供完整的移动交通服务,你的公司能长久生存下去吗?

同理,作为一款热门地图应用(试想一下7亿用户规模),高德地图也开始将自己塑造为出行服务的一部分。单凭地图和某些合作关系能否让高德地图在该领域保持长久竞争力?它们需要为用户提供哪些移动交通服务?也许这不仅包括人的交通运输,可能还包括货物的运输(例如消费品)?

对于美团而言,该问题则显得更加有趣。你可以在中国的任何角落看到它们的配送人员(身穿鲜黄色的美团制服)。一直以来,美团的核心业务都是美食快递。某种程度而言,这也是一种移动交通服务。但严格意义上,美团仍是一家平台型企业,其作用在于连接了消费者、配送人员以及以餐馆为主的小型服务企业。

然而,美团正逐步向“阿里巴巴式的服务体系”进化。它们推出了能够帮助小型服务企业(如餐馆)发展并与大型服务企业竞争的数字工具(注:在美团每天2700万份订单中,大约有2000万是配送订单,700万是其他服务订单)。如果说阿里巴巴主要是给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工具,帮助它们销售产品并与大型商家和品牌竞争的话,那么美团目前所做的也是为了服务中小企业。美团为消费者提供了他们想要的各种服务,并且还在不断丰富其服务种类。此外,美团还为本地服务类企业提供更加丰富的工具和服务。

因此,如果你正在建立“阿里巴巴式的服务体系”,移动交通就是你的目的领域。美团在不久前收购了摩拜单车。现在它们又在上海推出了网约车试运营服务——迅速吸引了大量司机用户(至少是短期内)。可以说,美团的服务重心开始更多地向移动交通服务类倾斜。下图拍摄自美团大厅。

这个问题非常值得思考。同时,它还引出了一些其他有趣问题:

  • 你需要提供哪些服务才能与移动交通超级平台的竞争中保持竞争力。汽车租赁?地铁?宾馆?新的行业壁垒具体会移往何处?
  • 你需要为这些服务配备哪些资产和资源?有形的?无形的?数据?用户?这些资产中,哪些需要内部持有?哪些需要通过合作实现?
  • 你如何获得这些资产?收购?自建?通过合作或是合同关系?如果你的竞争对手收购了国内唯一一家共享单车企业,你该怎么办?

所以,这就是我对第一个问题的解答。这些公司进军网约车市场并与滴滴争抢市场份额的原因在于移动交通业——还可能包括消费者服务业——正发展成为一种超级平台,这种超级平台能够将线上线下资产进行整合,从而提供一种无缝对接、数据驱动的用户体验。

关于美团、携程和阿里巴巴在中国网约车市场挑战滴滴的四点预测(第2部分/共2部分)

感谢阅读 – Jeff

——–

我的写作内容主要涵盖: “E时代下中国消费者对全球市场所带来的影响”如果你想看我的文章,请点击“Follow”.

Top Photo courtesy of Didi media resources. Other photos by jeff

twitterlinkedinyoutube
Facebooktwitterlinkedin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