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成功事故总是层出不穷,而医院行业却是一大例外。私立医院大多为小型医院,并且很难赢得公众的信任。公立医院则陈旧不堪,令人仿佛回到1980年。尽管近年来大肆报道,但不论私立和公立医院都没有取得什么进步。在服务、成本和质量方面,几十年来中国医院几乎没有任何改观。
造成这一停滞现象的原因有许多。但我认为有三个主要原因。并且,我建议采取一个“愚蠢却简单”的方法 —— 让投资银行家主导,而不是医生或决策者,这也颇为讽刺。
问题1:医生和护士大多供职于公立医院系统,并希望一直留在系统内。
在现有的2.4万所医院中,9700所是私立医院,其实际上只吸收了约11%的病人流量。大多数私立医院规模较小,通常是小诊所。因此,今天的医生几乎都供职于公立系统内。没有迹象表明,医院工作人员会大规模迁移到私营部门。
事实上,对于这种举动,大多数医生都相当审慎。他们绝大多数想要留在公立系统内,以求得安稳(大量的调查数据支持这一点)。然而,他们也想挣得更多的钱,如果可能的话,他们会跳槽到三级医院。
Photo by Bill Benson,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with link here
问题2:大多数现有的私立医院得不到患者的信任。
2012年,麦肯锡公司对病人和医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患者首选公立医院。当被问及是否“物有所值”,53%的富裕消费者认为私立医院比公众更昂贵。只有11%的人认为它更好。
在医生的临床技能和医疗设备的质量方面,被调查者也认为公立医院更好,比例大约与上个问题相同。最重要的是,公立医院更值得信赖。私立医院的病人安全和医生的道德标准很低。
基本上,人们对公立医院的信任远远超过现有的私立医院。
Photo by Bill Benson,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with link here
问题3:公立医院的基础设施和保险系统令私营医院望尘莫及。
中国的每座城市都有医院。医院范围已经覆盖了整个国家。目前,中国大约2.4万所医院,每年接待1.92亿住院病人。
任何新成立的私立医院系统都必须与现有的体系竞争。更何况,公立医院系统可享受政府医保制度的报销,私立医院则没有此等待遇。此外,公立医院在政治上也有不小的影响力。
因此,试想当今在中国建立一家私人医院连锁店需要做什么:你必须克服消费者对私营医疗服务的看法,说服医生和护士改变其职业生涯,在无法享有政府保险的情况下修建许多大型医院, 同时还要与公立医院(在政府层面和市场层面)展开竞争。这意味着与几乎整个体制作斗争。
Photo by Bill Benson,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with link here.
在此,我提出一个“愚蠢却简单”解决方案:让几家大型国有企业创建几家大型国有医院连锁企业,每个企业下设100-200所医院,拥有1.5-2万个床位。
在今天的印度和美国,你能看到不少大型的现代化连锁医院。印度的Fortis公司拥有75家医院和12000张床位。 美国的HCA公司设有165家医院。马来西亚的IHH公司在33家医院有5000张床位。理想的情况是,中国希望成立10-20家这样的大型连锁医院。此类连锁医院有望打破当前中国的医疗体系,即以小规模、独立、运营不良的公立医院为主导的体系。
每家连锁医院都具有适应现代化需求的管理深度、资本和运营规模。这将促成整个医疗体系的改善,推动服务、设施和技术的升级。
我认为,有一条捷径可走:将200家现有的小公立医院合并为一个规模较大且运营良好的商业国有企业。接着,引入投资银行家。
我们需要几个大型国有企业从事大量的公立医院并购。将100-200家小型(且运营并不是特别好的)国有医院合并,归入一家管理良好的商业国有企业(确实有几个家此类国企)之下。让这几家大型国企把医院组合起来,形成有效的现代化连锁业务。
有能力实施此类国企合并战略的国有企业之一就是华润。他们在其他行业(如啤酒、零售等)就曾有先例。这种方法还使得私人资本有一席之地:它们能够为交易融资、提供激励措施,以及升级设施。没有人会把私人资本注入当今独立的小型国有医院,而一桩规模较大的国企并购则可以吸引不少私人资本。
以上仅为本人的愚见。
注释:我曾是一家医院的首席执行官,现在仍为医疗事业往返于北京和新加坡。
—
我的文章主题是残酷无情而又妙趣横生的中国消费者抢夺战。如果你想阅读我的定期发帖,请点击“追踪”。
Photo by Enric Moreu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