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富比和佳士得开拓中国艺术西大荒之旅(上)

Facebooktwitterlinkedin

“2013年9月,历史最为悠久的艺术品拍卖行佳士得在中国艺术品拍卖行举行了第一次拍卖。其实他们从1994年开始就已在上海设置代表处,在香港也已从事拍卖几十年。但这次小型的拍卖会(涉及价值约2500万美元)却是其在内地首次举行的拍卖会。

此后不久,2013年12月1日,苏富比拍卖行在中国举行了第一次大型拍卖会。此次在北京举行的包括141件物品的拍卖会打破了只有六位艺术家作品的记录,,其中包括中法抽象派画家赵无极和中国现实主义画家李贵军。和佳士得拍卖行不同,苏富比拍卖行目前在中国有合资伙伴,即国有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在两个案例中,佳士得和苏富比都是首次在中国大型拍卖行主场举行拍卖会,对于两家企业来说,这都是它们45年来进驻中国发展史的一个高潮。

背景

苏富比于1744年成立于伦敦。随后不久的1766年,佳士得成立。自此之后的近250年来,这两家公司掌控了世界上很大一部分的一流艺术品拍卖。在最近的2007年,70%的艺术品和珠宝拍卖都是由它们负责的。但它们的市场份额在过去的纪念中显著下降,现在接近40-50%。然而,2013年,仅苏富比就在40个国家90个地区进行了250场拍卖会。

虽然相对而言,中国的艺术品市场还是个新市场,但这两家公司却已成功售卖中国艺术品数十年了。例如,在1979年,文征明的明代绘画作品《刘师傅的花园》(Master Liu’s Garden)拍卖出了12万1千美元的惊人价格。1980年,苏富比在香港举办了第一次现代中国画拍卖活动。

佳士得和苏富比争夺中国艺术品的较量真正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中国大多数艺术品都来源于国外,通常来自欧洲。由于艺术品通常跨国销售(欧洲几乎没有中国艺术品的买家),中国艺术品的销售主要是由拍卖行而不是画廊牵头的。逐渐地,中国艺术品拍卖集中到了香港。最好的十九和二十世纪的作品通常在香港拍卖,而更多的传统宋、元、明、清的绘画在纽约出售。1989年,佳士得拍卖的第一件中国作品使其盈利100万美元。

这是一个相当有趣的历史融合。对中国艺术品的需求急剧增长的时期也恰巧是中国对外开发的时期——不久之后,中国新兴夫人阶级即将改变市场。所有这些对佳士得和苏富比来说都应该是好消息,与日本富豪和沙特买家进入艺术舞台没有什么不同。然而,事实却表明,在中国市场很难前行。

现在的中国艺术品市场还是一个西大荒市场

正如欧洲艺术和古董博览会(TEFAF)《艺术市场报告》中所述,2012年,中国艺术品市场收益为137亿美元,而美国为184亿美元。从2009年到2011年,中国艺术品的销售额增长了350%,其中拍卖占大约70%。在那份报告中,美国占全球的市场份额为33%,中国为25%。最受欢迎的中国艺术品类型是绘画和书法,2012年,两者的市场占有率为48%,陶瓷和收藏品为27%。

然而,与这些数字相伴的,却是相当多的批评。因为有相当多的中国拍卖行的销售记录它都没有收录在册。而赝品和仿冒品也是一很个重要的问题。此外,有证据表明,拍卖中还有很多受贿行为。即使是齐白石著名的《松鹰图》(Eagle Standing on a Pine Tree)也曾由于真伪原因,而备受炮轰。另外,自2011年高峰以来,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一直在走下坡路。所以这一切都令人困惑。

再看看个人艺术家的数据。2011年,拍卖收入最高的10位艺术家中有6位是中国人。一生颠沛流离的中国传统画家张大千(1899-1983年)以5.5亿美元的拍卖收入位居第一位。这比安迪·沃霍尔和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的拍卖收入还要多2亿美元。另一位热卖画家是齐白石先生(1864-1957年),同年,他的作品拍卖了4.65亿美元。在尚在人世的艺术家中,全球拍卖收入最多的10位中有3位都是中国人。

这包括画家崔如琢,其一幅画作以1600万美元的价格拍卖于香港佳士得拍卖行。其他著名的中国艺术家有张晓刚和曾梵志。

所以说,中国的艺术品市场是非常巨大而且不断增长的(或多或少)——但仍有很多荒蛮的西式特点。假冒是一个重大问题。拍卖会上经常会有画作由于真实性问题而被拒买。2013年,河北省政府关闭了一个新的博物馆,因为据报道展出的作品大部分是赝品。当然,还有著名的大芬村。

“艺术品工厂”大芬村

大芬是深圳的一小片区域,所以它本身并不是一个村庄。但众所周知的是,其年产约10万幅画,其中大部分是临摹之作。在这里,如果你想要一幅梵高或是莫奈的临摹画作,基本两周之内就能拿到,价格大约只要100元人民币。这片小小的城市区域挤满了1200多家画廊。由此,大芬被称为伪艺术中心,真是恰如其分。

AAEAAQAAAAAAAA09AAAAJDE4ZjllOGYyLTM1OTItNGRmMS1hYmQ3LTNkYzRlOWY3ODE1MA艺术村大芬,Photo by Michael Mandlberg,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with commercial use

1989年,一位香港艺术家兼交易商设立了大芬村,其开始成为艺术家们的“殖民地”。通过利用外来劳工,他和其他一些艺术家以工厂的模式,开始制作同一件作品的赝品。大芬很快就因能大批量生产高质量的知名画作的赝品进行出口而为人所知。大芬美术产业协会的数据显示,这些赝品的出口销售额最终涨到12亿美元人民币/年。在其鼎盛时期,全世界约60%的廉价油画产自大芬。

AAEAAQAAAAAAAAyNAAAAJGEyYjg4ZWQ4LWFiMWUtNGY5YS05MDJhLTY2NDZlM2QwMjk0NA艺术村大芬,Photo by David Bailey.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with commercial use.

自金融危机开始,大芬的命运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向游客出售及出口的西方绘画销量下滑,大芬的艺术家们也纷纷转向国内销售画作。这也就意味着大量的油画最后都进了酒店和办公楼。如果你去过中国的三星级酒店,那么你可能就在墙上见到过产自大芬的画。

赝品当道、商人有利可图,大芬也是我们之前提到的中国艺术品伪造问题的代表。当然,这并不是只有中国才会出现的问题,最近,纽约一位73岁的中国华侨艺术家被爆出已创作并售卖了至少65幅赝品画作,且均销往纽约顶尖的画廊。他对外宣称,这些画作是Jackson Polloc和Robert Motherwell之类的艺术家“刚刚被发掘的画作,并且这些画作在美国销量还不错,也已销售多年。

其他一些中国艺术品市场所遭遇的西式问题,是投机和价格操纵。个人和小集团投资者经常购买这些画作,然后再迅速转手赚取差价。艺术品投资基金尤其热衷于抬高其所持艺术品的价值。据《纽约时报》报道,齐白石的作品《鱼虫虾蟹图》(Fish and Shrimp)在10年中出售了四次,起价30000美元,最高拍卖价达到794000美元,后来以552000美元的价格售出。

很显然,备受热议的新兴富裕阶层的中国消费者推动了对于中国艺术品的需求。这正是佳士得和苏富比所期望的。然而,这“荒蛮的”西式行为不过是伴随中国消费者消费水平的提升而来的残酷竞争的缩影。但在这一情况中有所不同的是,对中国政府而言,中国艺术是非常重要的,因而国家也是一股积极的市场力量。此外,我们也看到了两个重要的中国拍卖行的出现,它们正要挑战这一长期为苏富比和佳士得所主导的市场。”

感谢您的阅读—陶迅(Jeff)

————

感谢您的阅读—陶迅(Jeff)

————

我的写作内容主要涵盖: “E时代下中国消费者对全球市场所带来的影响”

top photo by Steve Webel,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with link here.

twitterlinkedinyoutube
Facebooktwitterlinkedin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