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聚才”将是未来的大事件

Facebooktwitterlinkedin

下文节选自《中国一小时书刊》。(here)

“《纽约时报》曾报道一件有关史蒂夫•乔布斯的趣闻,这件事成为了他人生传奇的一部分。据说,在第一批iPhone发布前的六周,他曾一度焦虑不安。发布前一个月,他召集了他的高层团队,要求给手机换玻璃屏。由于样机的塑料屏太容易刮伤,他想改换耐刮的玻璃屏,要求在投产前的4至5周内换好。”

问题是当时谁也不清楚怎么制作手机玻璃屏。

报道说,乔布斯团队的一名高管离会后立即飞往深圳。在深圳的制造伙伴“富士康”,超过20万名工人已为组装手机而准备就绪。全深圳拥有大批专门解决这类问题的工程师、技术专家和专业公司。成本并不是问题,问题是找不到精密切割和打磨手机专用硬化玻璃的办法,而且难以在几周之内完成。

来华不过几日,这名高管便收到了当地一家公司的玻璃制造投标书。令他意想不到的是,为做好中标准备,这家中国公司在没接到合同前就已经为该项目建了一个新设备厂。公司的中国工程师已入住厂房,并开始对玻璃进行实验(据报道,由当地政府提供)。

公司接到合同后,整个团队便开始夜以继日地对玻璃进行实验。仅历时不足四周,他们就找到了解决办法。第一批玻璃屏在经过切割、打磨之后被连夜送往富士康。两日之内,10,000部玻璃屏手机走下生产线。

共20万名中国工人参与了第一批iPhone的生产,8700名中国工业工程师参与了生产监制。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件事或多或少被美化了,但是有两个方面是值得注意的。一方面,中国制造生态系统之迅速、灵活和智能,令人惊叹。在这种情况下,降低成本已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求快、求活。要找到重新设计iPhone屏幕的办法,就需要快速调集各类人才。在美国,根本无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再设计。

另一方面,聚集的工程师人数也相当可观。当时,苹果聚集了8700名负责监督生产的中国工业工程师。《纽约时报》报道称,据苹果估计,在美国需花费9个月的时间才能找到这么多工程师,而在中国仅需15天。

这个故事体现了中国式聚才在全球业务中发挥变革作用。能够如此迅速地调集如此多的人才和工程师,这在世界其他地方是史无前例的。

不过,在这之前,我们也听过类似的事件。

20年前,中国制造业的异军突起也掀起一场变革。突然之间,市场上的东西,小到鞋子,大到自行车,都比以前便宜了很多。低成本的中国制造业相继改写了各行各业的可能。“中国制造”一词变得家喻户晓。

从此,世界各地的企业将大规模、低成本的中国制造纳入了它们的经营范畴。但这并不是它们自愿的,它们必须利用这种变革的有利因素,否则就要像它们的竞争者一样承受不利影响。

中国式聚才,即大规模、低成本地广聚贤才,是另一大变革因素。例如,在数日之内即可快速聚集数千名工程师。这种作用已开始向各行各业扩散。设想一下,如果制药公司现在能以低成本聚集数以万计的科学家,将对整个制药产业产生什么影响。如果你的竞争对手在中国设立的研发中心聚集了10,000名技术专家,你会不会感到难以对付?中国式聚才开始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影响着各行各业。”

感谢您的阅读—陶迅(Jeff)

《中国一小时书刊》。(here)

————

我的写作内容主要涵盖: “E时代下中国消费者对全球市场所带来的影响”

 

twitterlinkedinyoutube
Facebooktwitterlinkedin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