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沃伦•巴菲特共进午餐,我学到的5点人生启示

Facebooktwitterlinkedin

我曾与20名北京大学的学生一起受到沃伦•巴菲特的接见,关于此事,我已经写了很多篇文章。这次在奥马哈的会面中,巴菲特的言论深深地触动了我。它们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中,促使我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详细讲述这5点“人生启示”。

启示一:与你欣赏的人一起工作或为你欣赏的人工作。就像你不缺钱一样。

一位学生问刚毕业时应该做什么。巴菲特回答,假设你很富有,不缺钱。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做,你会为谁工作?有没有人或机构令你非常欣赏以至于你可以免费为其工作?

他还说,找到你喜欢的事情,从现在开始做起。不要等待。不要因为钱或其他原因拖延。从现在开始做你喜欢的事情。

启示二:拥有一张“内在评分卡”——让别人分担工作。

午餐期间,巴菲特提到,你需要拥有一张“内在评分卡”来衡量工作和生活。他多次提到这一点,我认为其“内在评分卡”的观念来自于他的父亲。“内在评分卡”能够使人专注,从这一方面来讲,这一概念非常重要。然而,“内在”评判则需要你抵制住将自己和别人比较而产生的诱惑。就像他多次提到的,妒忌会使得问题反复产生。

当他坐在办公室思考问题时,让别人分担工作,他将此形容为他的“人生公式”,这对我来说很新颖。在其他人创建和运营公司时,他就坐在办公室里阅读与思考。这一“人生公式”也是我的梦想。

启示三:生活俭朴。

关于财富及其作用,他谈了很多。他生活俭朴,并且一贯如此。除了私人飞机每年要花费150万美元外,他每年的生活花费大约为10万美元。

如何花钱会使其更快乐,对此他谈得很详细。我也认为生活俭朴会让生活更专注,不会让乱买东西成为一种习惯。另外,生活所需越少,你就会越自由地追求梦想。

注:在过去的6个月中,我练习最大化地削减生活开支,并清还了债务。我甚至不再携带信用卡,现在每月我不再用信用卡支付。我注意到这种削减开支一点也没影响我的生活质量。

启示四:与行业的首席执行官交谈以了解行业。

这已经不仅仅关乎工作了。巴菲特谈到,当还是名学生时,他第一次去拜访了华盛顿一家保险公司。某个周六,他拜访了一位保险从业者,两人交谈了一下午。这个故事非常有名,但他意识到当时他对保险行业仍不甚了解。年轻时,他先后拜访了纽约和奥马哈保险行业他感兴趣的5到10位首席执行官。注:这是他真正摆脱菲利普•费雪理论的方式。他提到,他曾经询问那些首席执行官,如果只能收购一家公司,他们将收购各自行业内的哪家公司;如果只能卖掉一家公司,他们各自将卖掉哪家公司。

他年轻时最喜欢的两个信息来源就是年度报告和与首席执行官的谈话。

启示五:乐观作用显著,且非常具有感染力。

比尔•盖茨曾经说过,沃伦•巴菲特是他见过的最乐观的人。然而,巴菲特认为他不是盲目乐观,而是对客观形势进行了分析。世界(尤其是美国)越来越好。相比于巴菲特出生时的1930年的世界首富,现在,几乎每个美国人都更富有。

我认为乐观的力量是惊人的。它确实会改变你思考和感受生活的方式。它可能使你情绪更稳定。我确实认为乐观非常具有感染力。当你周围都是乐观的人时,你会马上觉得自己也乐观了。这种影响非常快。

这与第一点启示紧密相关,拥有一位乐观的伙伴和朋友非常重要。如果你周边都是乐观的人,你也会自然而然地变成乐观的人。与理智的人交往,具有同样的作用。

好了。这已经是关于拜访巴菲特的第9篇文章了。似乎写得太多了。应该写写其他事情了。

感谢您的阅读—陶迅(Jeff)

——

I write and speak about digital China and Asia’s latest tech trends.

Please join my executive education class on China’s tech leaders and Asian digital combat. There is a 30-day free trial.

  • Jeff’s Asia Tech Class offers:
    • A weekly lecture you can listen to as a podcast at the gym or in the car or wherever.
    • A weekly article with more in-depth material.
    • 2-3 weekly updates on what’s happening digital China / Asia.
  • This class requires only 90 minutes per week which can be done mostly via a podcast available at iTunes and Himalaya.

twitterlinkedinyoutube
Facebooktwitterlinkedin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