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东方梦工厂之行-以及中国动画产业蓬勃发展的原因

Facebooktwitterlinkedin

2009年,中国有1900万大学在校生,其中,学习艺术和设计的人有100多万。让我们仔细掂量一下这组数字所蕴含的意义。这一百万学习绘画、设计和其他创意艺术的学生人数,超过了化学、法律或经济专业的学生数量。

转眼至今,这些学生都已参加工作,成为中国新兴创意阶层的一部分。实际上,中国大陆如今已拥有数百万设计师、动画师、和其他创意专业人才。他们是新鲜事物的引领者,我称之为“创意中国”。

创意中国群体的出现是一种有着积极影响力的现象。这其中就包括对娱乐和动画领域的影响。所以,在 2016年末,我拜访了东方梦工厂(ODW)的上海工作室,来对此作一番调查。我认为,这里很适合我对这方面以及中国蓬勃发展的动画行业展开调查。此外,我认为东方梦工厂是一家很棒的公司。

我的东方梦工厂之行

东方梦工厂目前所在的工作室位于上海徐家汇地区。他们最终将迁往一个位于黄浦江畔的全新娱乐/地产项目所在地。所以我此次调查得出的第一个结论便是,东方梦工厂人对上海房地产相当了解。

在东方梦工厂工作室,我采访了公司创意总监周珮铃女士,并在她的带领下参观了这家公司。走在他们的工作室你会发现,动画师们(他们称之为设计师)会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各项工作,无论是故事创意,还是头发设计,抑或是各种人物角色的平面设计工作。总之,这令我印象深刻,不过作为一名金融人士,我发现整个创意过程有些神秘。

我和周女士重点谈论了他们的创意人才,包括他们来自何处,以及他们如何携手创作动画片。东方梦工厂所创作的动画,就其质量水平而言,在中国似乎难有可与之比肩者。而取得这一成绩的关键在于,他们能够将年轻的中国设计师和好莱坞的技术与经验相融合。

如今,东方梦工厂有大约250名员工,其中创意团队拥有约150名设计师和动画师。他们的设计师中,有超过90%的人来自中国本土,绝大多数受训于中国的艺术设计院校。负责项目开发的员工中,有约50%的中国本土人士和50%拥有好莱坞经验的美籍华人。所以这是一种“各取所长”型的混合人员搭配方案。

AAEAAQAAAAAAAAhqAAAAJGYzZjY0YmI3LTk4NjYtNGQ4YS04YmMzLTNkZDlhZTViN2IxZQSome of ODW’s creative heads. From left to right, Lulu Zhao (Manager of Creative Development), Susan Xu (Creative Development Coordinator), Justinian Huang (Director of Creative Development), Peilin Chou (Head of Creative for Feature Animation). Photo courtesy of Oriental DreamWorks.

东方梦工厂于2016年1月推出的《功夫熊猫3》是该工作室制作的首部重量级作品。该片是当时中国票房收入最高的动画片。并且这部作品有力地证明了,由几乎全华人班底制作的世界级电影所能达到的水准。电影里的人物说着流利的普通话,并且故事情节满是国外观众可能无法领会的中华文化之精妙处。该片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其高超的制作水准,还因为它富有中国特色。

东方梦工厂背后的娱乐界大亨

想到东方梦工厂,不能忽略另外两位人物,即该工作室的著名创始人。首先是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董事长黎瑞刚先生。他无疑是创意中国这一群体的领军型人物,而且是好莱坞在中国长期以来的“最佳合作伙伴”。

另外一位是梦工厂工作室的联合创始人杰弗瑞·卡森伯格(Jeffrey Katzenberg),他总是可以在中国事务方面引领潮流。杰弗瑞·卡森伯格于2012年成立了东方梦工厂,这是中国首家具有重要意义的合资电影公司。在此之前,他还创作了首部以中国人物为基调的动画电影——迪士尼电影《花木兰》(Mulan)。更早些时候,他担任过电影公司主管,审批通过了电影《喜福会》(The Joy Luck Club),该片是第一部有关美籍华人家庭的好莱坞大片。大约在同一时期,他还负责创建了一个迪士尼实习项目,该项目使得部分最早期到美国发展的亚裔美籍电影人很好地融入到了好莱坞片场系统。

据周珮铃女士说,“杰弗瑞(卡森伯格)富有远见,他懂得好的故事就是好的剧本这一道理。不论来自何种文化,全世界观众都愿意观看好剧本制作的电影。此外,他始终保持着对中国的真挚感情和喜爱。”周女士作为一名好莱坞资深电影人,当今中国电影界的杰出人士,曾于1994年入选卡森伯格的实习项目,成为首批四位实习生中的一名。

中国的艺术教育

我是北京大学的一名教授,所以比较了解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国学生在过去五年间取得了巨大进步,这一点有目共睹。他们变得更加聪明更有见识,志向远大。所以我对中国之艺术文化领域所取得的类似进步并不感到惊讶。

我通常认为,中国的人力资本经历过三波变化:

  • 第一波是制造业工人。这一波始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数百万工厂工人开始生产从足球到内衣之类的各种产品。这一庞大的工人群体影响了全世界企业和市场。如今,世界已习惯“中国制造”一词。
  • 第二波变化出现在工程领域,对科学领域的影响次之。在过去十年间,技术先进的跨国公司如通用电气(GE)和辉瑞公司(Pfizer)体会到了数以百万计的中国工程师(和科学家)对其产业和商业模式的影响。你可以发现,这些公司为顺应这一趋势,眼下正在中国各地兴建数以百计的研发中心。
  • 我将数百万年轻的中国设计师视为中国人力资本变化的第三波。不过这一波并没有对制造业和工程公司造成影响,而是影响了电影、电视、建筑、电子游戏、和工业设计领域。

对中国独特的艺术教育体系的评价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政府意识到,缺乏创造力是本国的一个竞争劣势。这使得由国家支持的大学艺术院系和艺术学校大量涌现。这些院校后来将教育范畴扩展到了电子游戏设计、动画、城市设计、和多媒体等领域。

艺术教育在中国国家国有体系中的不寻常地位值得考虑。诚然,该体系的绝大部分仍由国家创立并运营。此外,中国现有的这批创意人才也基本都是国家在过去15年间主导的行业扩张所培养出来的。

然而,就艺术界本身而言,它不但频频与政府产生矛盾,还经常与中国大部分现代商业理想相冲突。这是一个颇具个性且自由奔放的领域,以其非常规的观念而著称。

还有很多艺术设计类的学生让父母感到失望。据周女士说,“工作室有很多设计师向我透露,他们的父母对其职业选择感到失望,或者希望他们成为医生或律师,”她说,“这真是莫大的讽刺,因为他们无疑已跻身全中国最出色的动画设计师之列。”

“创意中国”对好莱坞意味着什么

创意中国这一群体的出现,以及像东方梦工厂这类公司的诞生在外界看来都极具吸引力。这给好莱坞在进军中国大陆方面提出了问题。不断涌现的本土人才对继续固守洛杉矶的电影公司而言是机遇还是挑战?

在这方面,好莱坞的电影公司将面临通用电气(GE)和三星(Samsung)这些公司长期面临的相同问题:

  • 在中国开展业务并投放产品对赢得中国市场是否必要?我猜是必要的。
  • 这么做,对某天赢得全球市场是否必要?我们拭目以待。

感谢您的阅读—陶迅(Jeff)写于北京

————

我的写作内容主要涵盖: “E时代下中国消费者对全球市场所带来的影响”

Photos courtesy of Oriental Dreamworks.

twitterlinkedinyoutube
Facebooktwitterlinkedin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