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7月下旬,我访问了摩拜北京总部—在那里,我与摩拜创始人胡玮炜及其国际扩张部副总裁克里斯·马汀(Chris Martin)进行了一次精彩的对话。这次摩拜之行相当精彩,离开的时候,我也更明白为何这家公司能发展如此迅速,仿佛坐了火箭一般。我打算就此次北京之行,撰写三篇有关共享单车行业的文章。不过,这篇文章主要是对我此次总部之行的一个总结,以及我从此次摩拜之行中学到的5件事情。
到达摩拜总部:等等,我是不是之前来过这里?
摩拜总部就在北京城背部亮马桥地铁站附近。所以我一路沿着河流(运河?)向前,甚是愉快。当然,一路上我也禁不住观察那些时刻能满足人们需要的自行车。最近最为熟悉的就是摩拜和Ofo了。大约6个月之前,有30多家公司齐齐奔向共享单车市场,市场上的单车种类甚是繁多。以至于已经没有新的颜色可用,只能生产彩色的单车,下面这张就是我最喜欢的颜色组合。
我还经过了一块摩拜新出的户外广告牌。现在在乘坐地铁的时候,你也能看到Ofo投放的类似广告。这是我最近注意到的一点,也是我想询问摩拜的问题。在街头,摩拜单车已无处不在为什么还要投放户外广告呢?他们的回答如下。下面是我所经过的广告牌(抱歉,光线比较刺眼)
我到达他们位于曼宁国际中心的新总部,立刻就觉得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我曾经肯定来过这里,但我就是想不起来是什么时候了。这栋大楼位于河边(运河?),造型奇特,屋顶板形似船首(见下图)。我想起来,好像在这里录制过周五午夜脱口秀,就在屋顶靠近“船首”的地方。我想起来了,那时候是在一个鸡尾酒会上喝多了,后来不知怎么就绕到楼里去了。后面其实我就已经记不清了。
进入公司大厅,总部的样子和想象中差不多。到处是忙碌的工作人员,有的到处坐着,在电脑上办公。左边一间咖啡馆正在举办员工会议,到处都是橘黄色,这倒是和摩拜单车的颜色很像。
左边墙上有一张描绘自行车历史的图画,这幅图将其公司列为历史发展的最新部分。就目前而言,这无可非议。右边墙上悬挂的是一张摩拜单车的历史时间轴图。这条时间轴贯穿了整个墙壁,上面标注了不同的重要时间点。但你会发现,这个时间轴不过是从2015年开始的。所以说,以目前的速度,到十一月份的时候,这面墙可能就不够画这条时间轴了。
当然,大厅里忙碌的工作人员基本都很年轻,而且衣着随意。这是一家互联网初创企业。工作人员的穿着,从牛仔裤到体恤衫,再到凉鞋,各式各样。在他们当中,我的穿着显得格格不入。我在心中暗暗比较了一下,我的穿着其实有些过时。
在摩拜的大厅里,我与两位来自媒体关系部的Luke Schoen和Huang Xue碰面。我当时一冲动,就对他们讲了我曾经在这栋楼里喝醉了的事,事后想想,以此来介绍我自己还真不是明智之举。他们很礼貌,并未纠结于这个问题,并告诉我他们是两个月前搬进去的。随后,我们离开大厅,开始参观公司。在此过程中,我问了一系列的问题。
与创始人会面
经过一段时间的谈论之后,我们直接去了二楼,这里看起来像船首一样。我继续问卢克和Xue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可能有点超出可接受的社交礼仪的范围了。后来,摩拜联合创始人胡玮炜及其国际扩张部副总裁克里斯·马汀也加入到我们的对话中,让我有些吃惊。
我深感幸运,我一直很想了解他们的全球扩张计划。而克里斯正好负责这一计划。他身着牛仔裤和T恤,十分风趣,看起来就像是一个永远充满激情的年轻人,这也使我豁然开朗。摩拜几乎每一周就会进驻一个新的城市,这样疯狂的节奏似乎在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克里斯的努力。在过去的短短数周内,他们已经进驻了曼彻斯特、佛罗伦萨和米兰。据说下一个月,他们要进驻伦敦。克里斯是一个充满动力的执行者,但其实他也是一个很可爱的人,虽然他普通话说得比我好太多这一点让我有点不满。
创始人胡玮炜给我的印象则不同,她沉着稳重、穿着得体,就像是一个世界五百强的首席执行官。她的助理一直陪伴在她的身后,时不时地来向她汇报不同的事务。而且在她身上,你也看不到一些在硅谷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卡兰尼克、马斯克)身上经常有的古怪行为。她行事简捷而且周到,在她说话的时候,我记了两行笔记。第一行是“非常聪明”,第二行是“庄重”,我还在上面圈了两次。
玮炜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非常突出的中国最新女性企业家代表。这里有一个统计学数据需要我们密切关注,那就是,我们要知道,中国女性所赚得的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高达50%,这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少见的。几乎每一项研究都显示,她们是地球上最具赚钱野心的女性。截至去年,全球80%以上白手起家的女性亿万富翁来自中国。
在这样的现象影响下,又出现了新一代的女企业家及执行官,这在互联网领域尤其突出,比如滴滴出行的总裁柳青,还有她的表妹,前优步中国高级副总柳甄。玮炜也是这一代新生中国女企业家中的一位。虽然她们可能并没有马云或是马化腾那么出名,但她们依然值得关注。
好,这就是玮炜和克里斯给我的印象,让我们回到我此行的目的——商业问题。在这里,我用了两个大的限定词。
首先,你们会发现,我没有引用玮炜或是克里斯、或是卢克和Xue的话,我不是个记者,不需要“保留记录”。我收集这些信息,不过是为了自己分析了解之用。如果这令你失望,我很抱歉。但是,根据这次访问,我已经对这家公司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希望能弥补这一点。
其次,像我这样的人在审视像摩拜这样的公司时,总会有一个问题,即我在私募股权/咨询公司工作,而这是一个风险投资问题。这两种工作所要求的技能不同,私募股权投资往往是找到很可能带来高收益的项目,风险投资是找到可能带来收益的项目。我将大部分时间都是花在了研究策略和竞争问题上(能够确定概率的长期因素)。但是对于一些处于早期阶段的公司,如摩拜(“从零到一”的过程)而言,把所有筹码押在好点子和有快速执行能力的某些人员身上已经远远不够了。所以,你会发现我更多的是关注长期客户和竞争问题,并且尽量避免研究“如何快速成长”和“如何打造企业文化”这样的问题——可能这些问题相关性更高一点,但这并不是我的强项。
对摩拜而言,这些问题很重要。因为他们多数的成功或是失败都是由其增长率和玮炜、克里斯以及高级管理团队的绩效决定的,这个团队的执行又有多快?多高效呢?
我将这个问题留给更聪明的人。不过摩拜在过去12个月中的增长犹如俄罗斯天空中闪耀而过的流星,非常迅速。在12个月中,他们从一个小小的创业公司,成长为一个在100多个城市投放了650万辆自行车的企业。通过与他们团队的交流,我发现这是一家在运营方面冲劲十足的公司,从一个创业企业快速成长为一个世界知名公司,这不禁使我想到了“一夜成名”这部电影。
感谢您的阅读—陶迅(Jeff)
————
我的写作内容主要涵盖: “E时代下中国消费者对全球市场所带来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