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共享单车热潮是否能持续?

Facebooktwitterlinkedin

共享单车在中国正方兴未艾,其发展速度远快于其它任何已投放市场。这种服务的普及出乎意料,甚至令人震惊,从而吸引到了大量的投资资本和媒体报道。同时,这种高关注度也提出了一系列潜在的问题,例如微薄的利润、泛滥的自行车破坏与盗窃,以及若隐若现的政府监管。而共享单车存在的大肆炒作、详细审查和流动性等状况,很快就让这种美好、便利并深得欢迎的服务黯然失色。

其核心是一个极其重要,且很大程度仍未解答的问题:为什么共享单车在中国的发展速度远远快于其它国家?

  • 为什么共享单车如此受欢迎?尤其在一个自行车价格已经低至7美元的国家。
  • 随着摩拜与Ofo等中国共享单车平台进军新加坡、伦敦和硅谷等海外市场,它们是否能取得比以前更大的成功?
  • 是否所有这一切都只是昙花一现?

解决现实问题?

风险投资家和企业家倾向于以解决现有问题的方式进行思考。通常来说,如果新技术或商业模式很快得到采用,那么原因是它们解决了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消除了人们的不便或“痛点”,或者提供了一种相对现有服务或产品更加便宜的替代选项。在每个案例中,需求已经存在,而技术应用将很快发生。因此,共享单车在中国野蛮生长的一个可能解释是,它解决了一个现实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共享单车中实际并未涉及任何新技术。它仅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得益于中国智能手机和移动支付的广泛使用,以及GPS设备成本的不断下降。其真正创新在于这种新型商业模式的出现,能使人们通过手机按需租赁自行车,并可在使用结束后,将自行车停放在任何地方。实践证明,这种出行方式在某些情况下尤其便利,例如大学校园附近的Ofo单车、密集城市当中的摩拜单车。同样,这种服务也被证明适用于从地铁口到家的出行以及其它出行需求。

然而,这是否真正解决了一个现实问题?在有关共享单车的宣传中,大多数都提到它能缓解大型宏观的交通问题,例如北京拥堵的交通、上海拥挤的地铁。随着城镇化的持续进行,预计未来8-10年时间内,又将有3亿中国人涌入城市——那么,共享单车将是解决这些大型宏观问题的解决方案之一吗?从我个人来说,我并不认为共享单车可以对中国的城镇化或交通现状产生巨大的影响。我并不赞成共享单车能够彻底解决宏观交通难题这一论点。

另一个更现实的问题是,共享单车实际解决的是当你骑自行车到某地,你该如何处理你的自行车。如果你从家里骑着自行车出门,你最终需要将它停在某地并锁上,然后再将它骑回家。而共享单车则帮助你避免了这些麻烦,它能使你更方便、更频繁地使用自行车。这是一个令人信服的论点。但这是否就解释了为什么共享单车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会远远高于在其它类似拥堵国家的原因?也许未必。

推动冲动型租赁?

也许正如自动售货机一样,共享单车更多是推动了冲动型消费。自动售货机并不解决特定的问题。如果你想购买一瓶可口可乐,通常你可以走进商店去买。但自动售货机能方便你在路过的时候,使用零钱进行冲动型购买。类似地,当一名中国通勤者走出地铁口,看见一辆摩拜单车,他可能会即兴决定花一元钱骑自行车回家,从而节省了步行三个街区回家的时间和精力。既然有这样的便利,又何乐不为呢?

对于共享单车在中国流行的解释,冲动型消费这一观点更令人信服。能够将自行车停放在任何地方,证明了这种“为何不?”的论点。但需再次指出的是,城市自行车计划已经出现了差不多20年时间,全球范围有超过600个城市实施了该计划。此外,早在共享单车爆发之前的许多年里,上海和北京就已经出现了免费公共自行车点。为什么直到今年共享自行车才疯狂流行起来呢?

今年发生了哪些变化?

在过去一年里,中国人开始逐步在智能手机上完成所有事情。这就是最近真正发生的变化。他们通过腾讯控股有限公司提供的财付通支付账单,通过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支付宝在商店付款。他们还可通过微信红包向朋友转账。

在过去2-3年里,没有哪个国家的人能像中国消费者那样迅速依赖移动服务。尤其,中国使用移动支付的人数呈现惊人增长。在美国,消费者平均每月使用20-30次信用卡、借记卡或其它非现金支付形式;但在中国,消费者现在每月仅用智能手机进行移动支付就超过50次。

那么,共享单车热潮是否源于移动支付的兴起以及中国消费者对移动app的喜爱?也许这种热潮更多针对智能手机,而不是自行车?这可能解释共享单车在中国的独特流行以及过去一年的疯狂热潮。共享单车走红的原因,可能60%在于智能手机app的普及,20%在于推动冲动型消费,20%在于解决实际问题。

如果真是这样,这也意味着它将面临巨大的风险,因为对于这种一定程度属于短暂流行的现象,用户很快就会转移到下一个热点app上。但这并不意味着共享单车的需求会下降到零,不过投资者所依赖的高速增长可能难以持续。也许需求将会重新回到冲动型消费那种水平,或集中在少数几个特定环境下,例如大学校园附近以及商业中心区的出行。

我认为这才是最大担忧。众所周知,中国消费者尤为善变,中国市场风云莫测,品牌经常大起大落。如果共享单车很大程度反映了当前中国在线消费者的兴趣,那么摩拜、Ofo等领先共享单车平台很难再在海外市场复制他们的成功,从而让那些希望出现下一个“滴滴出行”的投资者们失望了。

感谢您的阅读—陶迅(Jeff)

————

我的写作内容主要涵盖: “E时代下中国消费者对全球市场所带来的影响”

 

twitterlinkedinyoutube
Facebooktwitterlinkedin

Comments are closed.